跳至內容

評論| 前有承諾書,後有教育部──夾縫中求生存的台灣高教

難道台灣的私立大學,真的被逼到一定要靠大陸研修生才能生存?

自3月2日媒體「邀中生來台 世新竟簽一中承諾書」的報導刊出以來,所謂「一中承諾書」成為了最熱門的議題。台灣的教育部和陸委會也在第一時間表明世新大學違法。

隨着教育部這幾天的清查,已經有越來越多台灣學校承認,有向中國大陸學校方面提供類似文件,但各校均否認此為「協議」,也非「一中承諾書」。另外,台灣五大大專院校協進會3月5日也聯合發表聲明表示「當前兩岸關係微妙且艱困,我們不希望因為此一事件影響兩岸交流,更不願意看到單純的學術交流複雜化。」

就兩岸交流的現況而言,目前只要是中國大陸人民來台灣參加學術交流(包括交換生、研修生等)、研討會、國際展覽等,大陸方面在審批時,都要求台灣的相關接待單位出具類似的說明文件,旨在說明此活動「不涉及政治敏感議題」等。這是大陸方面有關涉台交流審批手續的一環,各省市具體要求也不盡相同,說明文件也長得不完全一樣。因此,可以想見,基本上只要有跟大陸大學進行學術交流的台灣學校,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也都出具過類似的說明性文件。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