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釋 《Moonlight》 為何受歐美所有觀影群體好評,這有馬後炮之嫌,不如罷了。倒可以藉此機會談談那些對 《Moonlight》 並不公允的批評,或從批評開始,講講 《Moonlight》 到底怎樣不同。
我反對目前大部分說這部電影政治正確的觀點,也否認相應族群會因為認同感盲目追捧這部電影。這可以先從美國2015至2016年非裔文化作品的集體主流失語開頭。《12 Years a Slave》的成功,既是突破,也是詛咒。因為這部豪華製作的電影在非裔題材的深度的確毫無寸進,它延續了非裔嚴肅影像題材在主流層面的一貫價值觀和重點,不可忽視的歷史潮流,畫面鋒利的群體矛盾。
這是非裔題材長久以來的固定路數。本身也和非裔的平權歷史及階層困境有關。非裔群體面臨的歧視和打壓,曾常見又有普遍性。他們行成了特別的群體意識和凝聚力,進而衍生出許多所謂的「默契」。在過往的影視作品裏,演員的台詞和動作,價值觀和生活環境都加深和強調了那種「默契」。抱怨和玩笑的語調,日常或非常的困境,其他群體對非裔的印象變得單一,刻板,另一邊,這些內容也反過來影響了非裔群體本身的表達和舉止。它與港產片近年來的粗口對白相似,一邊讓人以為粗口真的是廣東話裏不可隔離的部分,另一邊也有廣東人真的越來越頻繁運用粗口,變成主流文藝對真實的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