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不少民主派支持者熱烈支持曾俊華參選特首之際,長毛梁國雄宣布參選,並將自己的參選定調為:牽制泛民選委不要支持曾俊華的策略。觀乎這幾天的論戰,長毛和他的支持者可謂萬箭穿心。 要理解不少民主派群眾「一邊堅定挺曾、一邊痛罵長毛」的現象,就先要回到香港人為何要爭取民主這個問題。無論是昔日的「民主抗共」、近年的「反對大陸化」,甚至是港獨,即使內涵不盡相同,但共通點卻十分清楚:民主最可貴之處,是它可以成為抵抗中共/大陸干預香港的工具。
撐曾不違傘運「初衷」
回歸後,香港出現過三位特首,梁振英是唯一和民主派完全沒有蜜月期的。早在他當選後但未就任施政時,反梁、倒梁之聲已不絕於耳。梁振英被懷疑是地下中共黨員、當選後立即到中聯辦謝票——他的背景和行動,早已令不少民主派支持者無法容忍。2014年9月28日的催淚彈強化了他的鷹派形象,催生出佔領運動。就算是中港足球大戰時,梁甚至不願表態支持香港隊,更令人覺得他並無興趣捍衛中港「兩制」之別,和香港的高度自治。兩個月前,香港不少人仍然擔心梁振英會連任成功,因為如果他續任特首,即代表中央將繼續其對香港的強硬路線。
到梁振英宣布不角逐連任,大家都鬆一口氣。雖然梁振英說自己是因家庭因素而不參選,但大家都知道,他放棄連任是北京的意思。無可否認的是,這令人覺得北京不是對香港民意完全置若罔聞,於是社會開始出現一種想法:既然北京已經尊重民意(還是民意令北京妥協?),不讓梁振英連任,那麼當然有可能再一次尊重民意/妥協,不讓被視為「梁振英2.0」,和梁振英一樣獲得中聯辦支持的林鄭月娥當下任特首。 那些在社交媒體上為曾俊華打氣,甚至捐錢給他的泛民支持者,不會忘記了這次是小圈子選舉,也不是不知道支持曾俊華本身就是對北京的妥協。但在真普選遙遙無期的時候,他們覺得眼前是有一個機會,可令北京藉選擇曾俊華,放棄對香港的強硬路線,甚至在未來幾年減少公然過問香港事務。值此之際,參與製造「曾俊華民望遠高於林鄭」的氣氛,進而令北京祝福曾俊華,是在香港出現民主普選前,唯一讓香港變得接近他們理想狀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