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二手時代》──共產主義時代過去後,他們立刻變成了另一種人

在我十四歲之前,家裡人過得無憂無慮。那是改革之前,生活很正常,直到資本主義進來,電視上大談『市場化』。對於這一切,大家都不太明白,但也沒有人解釋。

【編者按】俄羅斯人常被「譽為」「戰鬥民族」,但其實「戰鬥民族」所為何事?一個被戰爭思維籠罩的血肉生命,也許並不容易。阿列克謝耶維奇(亞歷塞維奇)透過長期採訪,試圖還原包括白俄羅斯人、土庫曼、烏克蘭人、哈薩克人……更廣義「蘇維埃人」的實在歷史──「現在我們生活在不同的國家,說著不同的語言,但我們不會和其他人類混淆。在芸芸眾生中,你會立刻發現我們這類人。」他們有共同的善惡觀,有自己的英雄和烈士,與死亡有特殊的關係──槍斃、屠殺、消滅、抹去、逮捕、剝奪十年通信權、放逐……在戰爭面前,每個人的苦難都同樣平等。從戰爭之中,他們「解放」世界,為蘇聯各加盟共和國帶來一種「西方以外」、抵住市場至上、進步平等的生活模式。這曾是生活在那個被稱為社會主義帝國的蘇維埃人生命的核心信仰。

然而這些曾經的固有在1991年都變得煙消雲散。1985年戈巴卓夫出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後,開啟了經濟改革和政治開放的政策,誘發部份蘇聯加盟共和國的脫離運動,而使得蘇共內保守勢力不滿,策劃政變。1991年8月19日,蘇共保守派軟禁了正在黑海畔度假的戈巴卓夫,以其生病無能履行總統職責為由另立蘇聯代理總統,宣布成立「國家緊急委員會」,試圖收回下放給加盟共和國的權力,同時終止經濟改革。然而民眾在時任總統葉利欽的呼籲下聚集在位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政府大樓外抗議政變,要求獨立與民主,與軍方對峙。在人民、軍隊和大多數蘇共黨員的聯合反對下,政變僅僅維持三天便宣告失敗。及此之後,13個蘇聯加盟共和國宣布獨立,於12月25日,戈巴卓夫宣布辭職,當天晚上,代表蘇聯的鐮刀斧頭旗徐徐降下,克里姆林宮升上了繼承國俄羅斯的三色旗,翌日,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最後一項決議,蘇聯正式解體。

曾經的社會主義帝國開展了經濟自由化的進程──解除價格管制,市場自由化,產權私有化,原屬於「國有」的產業在1992年開始拍賣給私人企業,結果經濟效率與繁榮並沒有到臨,具有資訊優勢的舊官僚,很快就透過侵吞國產成為新富階級,掠奪式的經濟轉軌不僅造成俄羅斯社會的兩極分化,政治界也被經濟寡頭所操縱。社會的反對情緒於1993年10月爆發,民眾再次聚集到政府大樓外,與1991年的那次抗議不同,這次已經是揮舞蘇聯國旗、呼喚列寧,史達林名字,要求恢復蘇聯體制的遊行了。原來以為會作出讓步的葉利欽總統,在10月4日下令軍隊對廣場上的群眾開火,非官方渠道稱死亡人數高達2000人。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