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江旻諺:人大釋法之後,台灣何必理會香港?

相對而言,香港在台灣的戰略地圖上,不佔有任何角色。對於台灣的政治現實而言,香港唯一的工具價值,只在證明「一國兩制」的歷史錯誤。

多數人常直觀認為,今日香港政治逐步走向動盪,將使台灣更有興趣參與香港。畢竟兩者經歷相似的政治本土化歷程,同樣面對中國因素的影響,香港經驗不但能為台灣帶來警示,兩地社會也能以捍衞人權與自由等價值,作為兩地公民運動間的對話基礎。

然而,不容忽視的現實是:「一國兩制」出現崩塌、香港民主運動受挫,適足以證成台灣應維持事實獨立的理由,進一步鞏固台灣公民社會的對抗意志。港台命運交錯的動態過程,充滿弔詭的槓桿,也造就彼此之間微妙的態度。

主權獨立,民主轉型的必要前提?

前些日,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對《基本法》第104條做出解釋(人大釋法),這是香港史上第五次。其釋文指出:民選的立法會議員若以任何「不真誠」或「不莊重」的方式宣誓,便視為拒絕宣誓,並且喪失其議員資格。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