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在香港,為殘疾人士建一間院舍到底有多難?

已等待12年的家庭吶喊:「政府遺忘我們了嗎?」政府院舍杯水車薪,沒地,還是沒規劃?除了漫長等待,這些脆弱的家庭還有什麼選擇?

又一個星期一的清晨。5點45分,駱爸爸頂着睡意,從床上掙扎爬起來。朦朧中聽到睡在另一臥室的兒子已經醒來,他必須快點趕過去,替兒子換尿片、上廁所。

他走到客廳,兒子駱展鵬已經用雙膝跪着走了出來,看來今天心情不錯。展鵬是重度智障人士,今年27歲,智力相當於三四歲的孩子,由於大腦損傷,幾乎不能說話,也不能站立或行走,但高興的時候,他會鼓足勁,用膝蓋支撐着,走幾步。

27年了,有力都變無力了,他重了,我們也老了。

智障人士駱展鵬的父親

智障人士駱展鵬的父親



和往常一樣,駱爸爸馬上扶起兒子。他今年58歲,患有嚴重骨刺,體重69公斤,而眼前的兒子,不知不覺已經長到了82公斤,要獨自扶起他,實在吃力。他從兒子背後伸出雙手,穿過兒子腋下,兜着他,兩人貼在一起,慢慢挪動進廁所。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