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端传媒刊出卓晓青的《体制外自学,高资本家庭的奢华?》一文,从阶级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学校教育不适合孩子的时候,具备什么条件的家庭才有可能另作安排?
仔细琢磨,支撑一个孩子自学,的确需要有一定的社经背景,但我也认识不少客观上有足够社经背景,对体制学校不尽满意的家庭,没有选择自学,而是尽可能找一所最好的学校。
挑好的学校去,或是自学?这两种选择没有道德上的高低,但对整体教育体制却有不同影响:挑选学校,是针对既存的教育选项进行比较,给做得好的学校鼓励;自学,是挑战既有教育模式,并尝试发展出新的教育结构与价值观。本文将针对这点进一步分析,拉出跟卓晓青不同的视角,以突显体制外自学的另一层意义:教育的“开源”(open source)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