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知識分子的流亡——放逐者與邊緣人

對於受到調和適應、唯唯諾諾、安然定居的獎賞所誘惑甚至圍困、壓制的知識分子而言,流亡者是一種模式。

【編者按】知識分子是不斷為社會創造「危機」的人,薩依德說,真正的知識分子都是思想上之流亡者——他們拒絕主流,對權力榮耀保持距離,質疑與挑戰一切被視為理所當然的體系,卻也沒有安身立命的「故鄉」,永遠難以釋懷。他們以生命介入社會,形成尷尬,締造一個有危機意識的時代。知識分子位處邊緣,抗拒成為「專家」,不靠依賴權力而活,不說專業意義下的術語,他們是思想上的業餘者——不為利益或獎賞所動,只是為了喜愛和不可抹煞的興趣,而這些喜愛與興趣在於更遠大的景象、越過界線和障礙、拒絕被某個專長所束縛、不顧一個行業的限制而喜好眾多的觀念和價值。

薩依德1935年出生於耶路撒冷,在英國佔領期間就讀埃及開羅的西方學校,接受英美式教育,後於1950年代赴美就讀普林斯頓大學學士,哈佛大學碩士、博士。他曾說自己是個「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也是個美國人,就算稱不上詭異,也至少是古怪……我必須協調暗含於我自己生平中的各種張力與矛盾」。這樣複合的身份為他帶來獨特的思考視角——「對立」、「對抗」、「對反」、「對位」是他經常強調的元素。他最受矚目的作品《東方主義》(Orientalism),探討「東方」的概念是被「西方」主流學術及媒體為帝國主義服務下所生產出來的偏頗與矮化再現。

本書《知識分子論》總結了薩依德長期在政治、文化和文學的系列反思,由幾篇1993年發表於英國廣播公司「李思系列演講」(Reith Lectures)的演講稿延伸而來。二十多年過去,薩依德對知識分子觀點,似乎於兩岸四地的我們仍有參考價值。政治權力不斷膨脹且入侵諸眾領域,我們總會發現有人投身權力圈,為政權之不義說項;即便有人樂於成為邊緣,教育體系以專業之名而來的出版壓力又使幾多知識人為著職業的晉升和承認,脫離挑戰群眾,動員其參與民主社會之責?知識分子在我們的社會之間,必然極具爭議,卻也急待探究。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