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人人心中都有一間雜貨店:那一年,我拿到菸酒陳列比賽特等獎

至今店裏還賣着同一間當地人叫「太陽牌」的日新醬油、和幾家老廠牌的麻油花生油,是買賣,也是一代傳一代的交情。

【作者前言】人人心中都有一間雜貨店,也許是幫媽媽買醬油找零換到的金柑糖、也許是抽抽樂抽到的那尊布袋戲偶、又或者是颱風夜裏買到的那盒火柴,即使我們再也不需要這些東西,但當記憶浮現,總是輕輕牽動起我們的嘴角。這些老雜貨店正一間間消逝中。於是,我們展開全台雜貨店尋旅,走進鄉鎮和小村,山丘部落與平原,在店主的百樣人生中,重現了一幅關於舊時代,人情物產與風土的地圖。

雲林土庫豐村行。
雲林土庫豐村行。

每年農曆3月23日媽祖生,是雲林土庫這條街最熱鬧的時候。站在供奉「塗褲媽」的順天宮前,可以看到斜對面的豐村行,紙箱一路從門口擺到了亭仔腳,賣的是土庫在地的醬油、麻油、大埤的意麵、北斗的馨油(香油)、太保的米豆簽,以及發糕粉、在來米粉、手工麵線等等⋯⋯柴米油鹽的氣味,混合着廟裏燒的香,是土庫人最熟悉的味道。

假日時,門外多是慕名來吃鴨肉麵線的遊客,街坊鄰居則如常進店裏採買,趙太太穿梭在狹窄的走道,親切拿貨、找錢,趙先生安坐店內桌前,沉靜地看報紙。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