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上海試點「分享冰箱」:把「剩食」變成「飽餐」要幾步?

「剩食」不是垃圾,只是放錯了位置、給錯了對象的食物,要把它們傳遞到對的位置、對的人,一台公共冰箱,只是漫漫長路的起點。

10月9日,重陽節,上海市中心普陀區長壽社區的老年活動中心,出現了一台冰箱,機身上印有「食物免費領取」的字樣,裏面放了七八十個飯盒,都是周邊酒店賣剩下的「重陽糕」,每個飯盒上標註供應商和賞味日期,老人們排著隊來登記領取,每人限領一盒,由社區志願者負責發放。

這被視為中國的第一台「分享冰箱」(Solidarity Fridge)。

此後兩周,上海街頭很快又出現了兩台「分享冰箱」。更多企業和個人加入了往冰箱裏添食物的行列,和剛出現時相比,現在的「分享冰箱」總是處在一種飽和的狀態。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