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開放數據時代的初生嬰,香港從何開始學行路?

相比起台灣和新加坡,香港的開放數據之路才剛剛開始,政府遮遮掩掩,市民擔憂私隱,開放數據怎麼突破?

近數月,香港元朗橫洲的收地事件引發爭議。政府具體的收地範圍是什麼?哪些土地已經被佔用?公眾一度毫不知情。10月18日,香港政府終於公開了16份顧問報告,但其中涉及財政及費用、收地範圍、土地佔用人等部分均遮蓋,香港立法會議員莫乃光看到時憤怒了。

「政府基於什麼理由和標準去篩選資料呢?公眾如何判斷政府的篩選方法是否合理呢?公眾根本無從得知。」10月20日晚上,莫乃光在端傳媒舉辦的直播論壇上公開質問香港政府。

在當下數據革命的時代,數據的掌控和分析能力影響着每個人的生活。現時,類似土地歸屬、交通信息、政府財務等大量數據仍然壟斷在少數人的手中,怎樣令這些數據向市民公開,走向自由流動,是近年不少政府着力推動的一環,但與鄰近的台灣相比,香港在數據開放方面遠遠落後。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