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由提名期結束算起,各候選人的競選工程,已經進行了將近一個月。而競選工程的其中一個重要環節,是各電子媒介舉辦一個接一個的選舉論壇。今屆名單特別多,加上「公平時間原則」的限制,論壇冗長,候選人之間難有深入辯論,已經是普遍認同的情況。個人觀察所見,實在不多觀眾會認真看完一場選舉論壇,更遑論要盡看每個電子傳媒機構的選舉論壇。
不過,今屆選舉特別出現了一個現象,是去屆選舉較不常見的。鑑於觀眾遠離了冗長的辯論,一些在社交媒介比較活躍的候選人會在 Facebook 上載與自己相關的節目片段。例如鄭松泰直線抽擊何君堯;劉小麗指狄志遠為「狄志軟皮蛇」等片段,都在 Facebook 廣泛分享。這一方面讓選民知道自己的立場和政見,同時,上載的片段難免經過刪剪,只把候選人最佔上風的一面表現出來。可以想像,對不太熱衷政治的受眾來說,他們在 Facebook 看到的選舉論壇剪輯片段,可能就是他們接觸的大部分競選內容。
所謂競選工程,其實就是傳訊工程。而上述現象,可以理解為傳訊媒介與傳訊內容的關係產生了變化。當受眾遠離了電視播出「原汁原味」的選舉論壇,轉向透過 Facebook 收看個別候選人剪輯過的片段,他們對該候選人的印象,也很可能略為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