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北京式「本土優先」:用趕走孩子,來趕走家長

為了孩子留在身邊上學,一眾非京籍家長曾抗爭三年,最後領頭者被判刑,更多家長們的唯一出路是小心爬過28道關卡。

北京式「本土優先」:用趕走孩子,來趕走家長
圖為一名非京籍孩子在學校做非正式的眼部保健操。

要麼孩子失學,要麼離婚。

這個夏天,北京忽然給外地人林謙(化名)出了一道家庭倫理題。林謙是個「70後」,到北京16年,成家立業,而今已在北京四環外有房、開奧迪車、人脈廣泛,稱得上典型中產。家裏的小兒子要上小學了,和大多數焦慮的家長相比,他是一位淡定的父親,既不擠破頭去搶名校聚集的西城東城海淀等區動輒十幾萬元一平方米的學區房,也不送紅包走關係找領導誓要將孩子塞進名校,他覺得,兒子在家附近,上一所普通的公立學校,快快樂樂就好。

提前半年,林謙開始籌備兒子的入學事宜。他找出結婚證、流動人口婚育證和兒子的出生證,備齊每一期的物業費、燃氣費、水電繳費單。他拿上了他和妻子的暫住證和社保繳納證明。他去街道居委會,那裏的辦事員還是他「哥們兒的朋友」。他以為自己勝券在握。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