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昂山素姬訪華為了水壩?油管?還是⋯⋯

有媒體形容,「親西方」的昂山素姬率先訪華,是中國外交的一大勝利,但事實上作為交界兩千公里的超級鄰國,緬甸獨立以來都以對華外交為優先。

昂山素姬訪華為了水壩?油管?還是⋯⋯
2016年8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釣魚台國賓館接見以緬甸國務資政身份來訪的昂山素姬。

昂山素姬(台譯翁山蘇姬,下稱昂山)自8月17日以來,為期五天的訪華之行,在紅地毯的隆重迎接下展開。這是昂山第二次踏上中國的土地,距離去年六月的首次參訪已經一年有餘。當時昂山作為緬甸最大反對黨民盟主席,德高望重的民運領袖,然而現在身分已經完全不同——

現在,她是新政府國策顧問兼外交部長,握有決策權的實質領導人,隨行代表團成員包括電力和能源部長培欣吞、交通和通訊部長丹欣貌、計劃及財政部長覺溫,與外交部副部長覺丁,雙方具體會談議程包含經濟合作、基建投資(包括已停建的密松水壩項目)及緬甸和平進程,重要性遠大於上回的象徵意義,而格外引人注目。

在拜訪完寮國和泰國之後,中國是昂山第一個拜訪的非東盟國家,早於近年親密的美國。有外國媒體形容,「親西方」的昂山率先訪華,是中國外交的一大勝利。事實上,以中國為外交政策的優先,是緬甸1948年獨立以來的傳統,而這是基於最重要的現實——無論美國、日本如何想在緬甸增加影響力,中國才是實際與緬甸交界兩千公里的超級鄰國。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