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李峻嶸:組織難民代表隊,國際奧委會擁抱了進步政治嗎?

對昔日的 IOC 而言,以運動作為爭取平等的平台曾經是不能被接受的事……

李峻嶸:組織難民代表隊,國際奧委會擁抱了進步政治嗎?
難民代表團柔道隊成員為參與2016年巴西里約熱內盧奧運會加緊訓練。

2016年巴西里約熱內盧奧運會破天荒出現難民代表團。國際奧委會(IOC)提供機會予難民運動員參加現代競技運動的殿堂級盛會,在難民議題如此矚目的今天,其政治意義極大。而 IOC 今次籌組難民代表團的決定,也一反該組織長期以來代表西方精英階層中的右翼保守力量的形象,並且進一步體現了競技運動和奧運會可以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平台的可能。

但對昔日的 IOC 而言,以運動作為爭取平等的平台卻曾經是不能被接受的事。

種族平等:由 Black Power Salute 到 Cathy Freeman

奧運歷史上其中一幕最令人難忘的場面,發生在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男子200公呎短跑的頒獎禮上。當時兩位非洲裔美國籍跑手──冠軍 Tommie Smith 和季軍 John Carlos 在頒獎台上舉起了戴上了黑色手套的拳頭,以示對種族不平等的不滿。對於 Tommie Smith 和 John Carlos 的 Black Power Salute,不但西方主流輿論並不認同,連在同屆奧運會奪得重量級拳擊金牌、後來轉打職業賽也成為拳王的非洲裔美國籍名將科曼(George Foreman),也嘲笑二人的舉動。時任國際奧委會會長的布倫戴奇(Avery Brundage)更是憤怒,他向美國奧委會施壓,於是後者將 Tommie Smith 和 John Carlos 逐出奧運村。美國奧委會亦發表聲明指二人的行為違反了體育精神和無禮。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