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本文最早以「借力傳統文化的《大魚·海棠》,為何成了浮華空洞的命題作文」為題,載於澎湃新聞「思想市場」欄目,經作者授權,由《端傳媒》編修轉載。

中國動畫的話題之作,十二年磨一劍的《大魚·海棠》,只用了兩天時間就從硃砂痣變成了牆上一抹蚊子血。兩位導演梁旋和張春,因2004年製作 Flash 短片《大·海》一拍即合,次年成立「彼岸天」公司,製作精美樣片獲得公眾關注。此後電影狀況頻出,多次跳票:2010年與上海文廣公司合作破裂;2013年以158萬元創下眾籌融資記錄,並獲得光線影業投資;再由2D轉制3D……105分鐘的動畫長片終於在2016年7月「千呼萬喚始出來」。
這中間,觀眾對兩位新人導演的熱情起起落落,但在《喜羊羊》、《熊出沒》等製作粗糙,受眾限於低齡的商業大電影映襯下,據說融會了《逍遙遊》、《山海經》的《大魚·海棠》還是被輿論塑造為中國「國漫崛起」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