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趙恩潔:戰火鑄造的共同體── 布卡營與 ISIS 的前世今生

如果 ISIS 有一個歷史,那個歷史的第一章,應該追溯到12年前,位於伊拉克南境的美軍監獄布卡營。

趙恩潔:戰火鑄造的共同體── 布卡營與 ISIS 的前世今生
圖為2009年3月16日,囚犯在美軍監獄布卡營(Camp Bucca)中祈禱。

6月,奧蘭多夜店與土耳其機場的血案的震撼,還在許多人心中;才進入 7月,孟加拉、伊拉克與沙烏地阿拉伯等穆斯林為主的國家,也爆發一連串恐攻,也都指向 ISIS (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al-Sham,中文常稱伊斯蘭國,但被指為造成伊斯蘭教污名)。2015年全年,這類歸類為「ISIS 式恐攻」(不必然與其組織有直接關係)的行動,在全球奪走超過一千人性命;而2016才過一半,業已造成760多喪生。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恐懼。

這種席捲全球的恐懼如何開始的?如果 ISIS 有一個歷史,那個歷史的第一章,應該追溯到12年前,位於伊拉克南境的美軍監獄布卡營(Camp Bucca)。

布卡營監獄其實是基於人道理由而建的。裏頭的基礎設施類似我們可想像的現代監獄。但即使是如此,在這座「人道」監獄裏的犯人,夜晚卻做著許多非人道的噩夢──那些不請自來、強加在他們身上、關於「中東戰火」的回憶,那些在第一世界被設定為,只能透過媒體與螢幕層層保護下,才被觀賞的生靈塗炭戲碼。那些在第一世界被稱為「恐怖攻擊」,在中東幾十年來卻天天上演的疼痛與剝奪。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