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還用肉眼看民意?他在Facebook Text-mining,要讓政府不再「離地」

傅景華認為,傳統的民意調查已不足以反映全面的民意,網絡數據可彌補其不足。

還用肉眼看民意?他在Facebook Text-mining,要讓政府不再「離地」
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副教授傅景華。

近年,網絡和社交媒體已成了世界各地群眾通訊聯繫、組織活動,以及動員的重要媒介。幾場大型的社會運動,包括2010年的阿拉伯之春、2011年的美國佔領華爾街,以及2014年的台灣太陽花學運,網絡均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中,社交媒體更成為候選人的重要戰場之一。

而在香港,網絡亦已深入港人生活。根據2015年出版的《香港統計月刊》顯示,全港使用互聯網的人數,由2000年的186萬人,上升至2014年的505萬人,增幅達172%,近八成10歲及以上的港人有使用互聯網服務。互聯網的普及,令愈來愈多港人喜歡通過不同網絡平台發表言論,話題涵蓋各種類型範疇。而當中網上論政更蔚然成風:有人發洩對政府不滿,有人支持政府施政;有人支持泛民,有人支持本土理念,各抒己見,甚至形成壁壘分明、派系林立的情況。

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副教授傅景華,近年專注研究中港兩地的社交網絡生態,研究項目包括將微博被刪帖子「起死回生」的weiboSCOPE項目。2016年6月28日,傅景華到訪端傳媒,跟編輯部和端傳媒讀者分享他的社交網絡研究項目,以及背後觀察到的現象。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