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舉行全民公投、決定與歐盟關係未來的前一天,英國首相卡梅倫接受當地媒體訪問,說他一點也不後悔,當初宣布舉行這場公投。卡梅倫所說的,恰好也是我作為駐英記者,對於英國眼下這場大事件,最感興趣的話題點——這場公投一定要舉行嗎?究竟誰會是公投的受益者?
我第一次採訪「脱歐」這個話題,是在2012年的7月,那時在英國說起「脱歐公投」,很多當地人還是會把它當作是一個笑話或是牢騷而已。我在駐英記者們最熟悉不過的英國國會大廈門前草坪,見到了當時就在倡議英國脱歐的保守黨國會下院議員巴倫。直到2016年公投舉行之際,他始終都是國會脱歐派的活躍人物之一。當時他對我滔滔不絕表示,這場公投很快就會從一個笑話,變成一個事實。在他看來,也只有通過這樣一場公投,才能為英國打破發展困局。
三年多前,像巴倫這樣的公開堅定表達「脱歐」觀點的英國從政者,其實並不多,因為在當時約訪一個「脱歐派」可比眼下要困難得多。最典型的例子是時任倫敦市長的約翰遜,在當時就已經被英國媒體描繪成明日之星,未來首相人選;而在2012年,任何人都無法從他口中套出「究竟是留歐好,還是脱歐好?」 三年後的今天,他儼然是脱歐派的中流砥柱。這讓我好奇,留還是不留,這些英國政治家們真的想了三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