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從土地而生:土壤中自有百憂解

在芝加哥如何解決都市耕種難關,運用農園進行身心療愈……

從土地而生:土壤中自有百憂解
台灣宜蘭一個工業區,一名農民在水泥廠前耕種。

【編者按】城市農地、假日農夫不僅是有錢人新興的消遣。食品安全、有機生活之外,土地對我們還意味著什麼?在香港,從菜園村到馬屎埔村,城市中的農人始終未能擺脫迫遷的命運,在推土機前種花既是他們在抗爭中給自己打氣加油,也是證明給所有人看,土地的意義是什麼。

Jeanne Nolan在美國從事有機農耕逾二十年,創辦有機農藝家有限公司(Organic Gardener),負責設計、創建、維護芝加哥林肯公園動物園內佔地五千平方呎的「蔬食農園」。她寫下自己二十年來如何在親近土地、耕作中重獲新生。

出生於典型中產階級家庭的Jeanne Nolan,由於17歲的一段戀情,開始質疑所謂上流社會的各種價值觀。她脫離上流社會,去非主流的合作農場,投入學習有機農耕和簡樸公社的生活。十多年後,身心傷痕累累的她,回到家鄉,將習得的有機農耕寶貴經驗,從自家後院開始實踐。慢慢在當地建立起一個個有機農園。一粒種子如何破土,都和她的身心重建聯繫在一起。這是本書中文版出版方,遠流出版社的選書編輯沈維君,講述她挑選這本書的經過,由遠流出版社授權刊載。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