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陳永政:回應港獨,須正視其道德意義

對這「為何服從」的問題,北京和港人認知上有極大落差,因為港人從來就不認為服從為無條件的事。

陳永政:回應港獨,須正視其道德意義
要回應港獨,必須對症下藥。道德問題,不可以利害計算解決,更不是一句「不現實」繼而「不討論」,問題就不復存在。

傘後一年,「港獨」突然由一個笑話變成困擾時局的問題。反對獨立運動的,固然對此感到煩厭,甚至恐懼。而同情的,亦憂心如此下去,香港終必付出極大代價。然而,最奇怪的是,即使面對各種代價及潛在法律風險,支持港獨的聲音卻有增無減。這種發展,10年前無人能預計到,而現在一口咬定「港獨絕無可能成功或發展起來」的人,相信以往亦曾深信無香港人會認真支持香港獨立。

但實情是,政治境況的出現多非偶然,亦無必然,一切視乎催生的條件是否充分。香港獨立意識的出現,是獨立運動條件越來越充分的結果,而造成這種局面的並非別人,正是北京政府本身。因為正是北京政府的對港政策,讓港獨演變成超越單純利害計算的一場道德運動。

時至今日,反對港獨的論調依然與數十年來的說法如出一轍,毫無新意。不外乎說香港獨立現實上不可能,因為中國政府不會容許,香港太依靠中國大陸,獨立運動會令中國經濟封鎖香港,嚴重時甚至會斷絕香港的糧水供應。而且軍事上絕對無法戰勝200萬解放軍等等。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