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日前夕,計程車司機在駛往位於馬尼拉奎松市(Quezon City)的人權委員會(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s)的路上,向我解釋他為何支持杜特地當國家總統。「坦白說,我並不相信所謂人權。如果你是受害者的家人,你會支持保護罪犯嗎?」車頭後視鏡下方放有一個透明塑膠擺設,掛著一條印有杜特地大名的鮮色手帶,烈日下異常突出。司機一口流利英語,不徐不疾,「你說制度嗎,制度本身腐敗,警察照樣貪污。馬尼拉的罪案實在太多了,無日無之,難以維生!這個國家需要像杜特地這樣的政治鐵人,去改善大眾的生活。」
杜特地因為在競選期間多次發表出格言論,獲外媒冠以「菲版杜林普」之名,民粹狂人形象不脛而走。「杜特地確實口沒遮攔,但拿他跟杜林普相提並論,實在言過其實。大眾對杜特地的尊敬,來自於他對貪腐與罪案的『零容忍』態度,以及清廉與親民的作風。他治下的達沃市,是全國最安全也最進步的城市…」來自菲律賓南部城市卡加延德奧羅(Cagayan de Oro)的青年社區領袖T如是說,「只要程序正當,執法與秩序是良好管治的基礎。你看看馬尼拉,一個城市連基本的交通規則都無法妥善執行,發展與進步從何說起?」
「菲版杜林普」的比喻,常令人錯覺杜特地的支持者,都是教育程度低下的市井怒漢。而T與我相識於幾年前聯合國屬下組織一個交流活動。她出身貧困,曾與胞弟每天徒步兩小時上學,只為省下僅餘零錢買麵包作午餐,自懂事起一直靠獎學金升學直至大學畢業,言談間卻從無怨尤。我一度以為素有正義感的她,斷不會支持一個聲言要把罪犯丟進大海餵魚、或拿強姦受害者開玩笑的候選人,未料她的答案教我語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