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單純的苦難並不能成就一個人或一個群體,只有對苦難的挖掘和重新理解才可能啟迪自我。非洲、歐洲、拉美,毒氣室、集中營、大屠殺......人類歷史上充滿了各種集體暴行,關於大大小小死難的紀念日幾乎可以寫滿一年365日。如何記憶?我們第一次從什麼渠道知道這些自己出生之前發生的慘案?這些說法如何影響我們看待自我和世界?我們日後怎樣對待、修正這些記憶?這是我們必須了解、學習的。人類是健忘的,除了因為權力壟斷、篡改歷史書寫這樣粗暴的洗腦,還可能因為我們憶述苦難的方式非常貧乏。如何在人們麻木的心上激起回應,也是面對歷史的書寫者必須習得的。希望這份書單,會給我們一些啟示。
文 / 楊瀟(《時尚先生》副主編)

標誌文革發起的「五·一六通知」發表50週年,鳳凰網在街頭採訪了一堆年輕人,結果發現大家都不怎麼記得文革這事了。被問到文革中有什麼特別不能接受時,一個女生回答:南京大屠殺。一個男生說:古代的我還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