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袁瑋熙:如何用選票打敗獨裁者?

學者認為,真正導致民主轉型,取決於一個近乎眾所周知的原因:反對陣營能否共同進退。

袁瑋熙:如何用選票打敗獨裁者?
公民社會不能協調非建制派,那麼就透過提供可靠的資訊(如做滾動民調),轉為協助選民考慮更有成效的投票策略。過程固然不易,但若能踏出這一步,要用選票打敗獨裁者,也不是沒有可能。

選舉一直被視為民主的必要條件,但在現今不少威權國家,選舉反而成了獨裁者長期執政的工具。只要這些國家的執政聯盟能夠確保不敗,並積極分化、打擊反對派,便可借助選舉有限的「民主成分」,攝取合法性。因此,學者一般把這些國家稱為混合政體(hybrid regime)、選舉威權(electoral authoritarianism)或競爭威權(competitive authoritarianism),凸顯它們「有選舉,沒民主」的特點。

然而,選舉畢竟變幻莫測,即使是不民主的選舉,只要有選票在手,反對派也有可能打開缺口,打敗獨裁者。問題是,到底選舉在什麼時候有助獨裁者鞏固權力,什麼時候加速他們倒台?

學術界對這問題一直各執一詞。有學者以馬來西亞、新加坡為例,證明選舉有助延續威權,亦有學者以台灣、墨西哥反證選舉可促成民主轉型,但當中原因依然眾說紛紜。2011年,美國兩位政治學者Valerie J. Bunce和Sharon L. Wolchik發表的《Defeating Authoritarian Leaders in Postcommunist Countries》,研究了九個位於東歐和歐亞地區、普遍被視為競爭威權的前蘇聯國,為這問題提供了新的見解。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