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端傳媒4月5日報導。《由街頭耍到網絡,揭健身教練的「不道德」手段》,揭露香港健身產業種種不當推銷手段,讀者中就有人中招。對健康、身材的追求,成了一趟「噩夢之旅」。這位讀者更現身說法,提醒大家如何防騙。

健身中心以不當手法招徠,時有所聞。2016年4月5日又有新聞,一名智障男子疑被誘騙簽約25萬,並被帶往財務公司借貸,累計債息近一百萬元,其家人可能要被強制拍賣自住的公屋抵債。2015年12月30日出現類同新聞,據報導,一名輕度智障男子疑被誘騙申請信用卡及透支,再被財務中介安排借貸,涉款至少30萬元。11月24日《蘋果日報》報導稱,一名健身教練誘導四名客戶簽卡總計達140萬元,其中一名客戶因而宣布破產,該教練罪名成立被囚40個月。 香港自新修訂《商品說明條例》2013年7月生效後,健身中心的銷售手法似乎並沒有太大阻嚇作用。消費者委員會2015年接獲577宗投訴(比2014年520宗增加11%),今年首兩月已接獲102宗投訴。海關近來採取積極的行動,2015年12月拘捕了六男五女,三人為管理層,八人為前線人員。另外,2015年8月創辦舒適堡健身中心的夫婦同被拘捕,指以威嚇手段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