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罗钧禧:粉红浪潮、美国政治与奥巴马的古巴行

其实若不是杜林普在共和党内领先,奥巴马还不一定有政治资本,进行这个历史性访问。

罗钧禧:粉红浪潮、美国政治与奥巴马的古巴行
1959年1月4日,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

我对古巴算是有特别的情怀。我在哈佛大学的论文导师叫Carmen Reinhart,她在古巴夏湾拿出生,10岁时随父母移居到美国,在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长大。那时候,古巴导弹危机结束不久,古巴和美国的关系陷入了冰点。她可以带离古巴的,就只有三套衣服。现在大概已是世上最著名女性经济学家的她,每次提起古巴,总有一点不堪回首的味道。

时间回到1959年4月,古巴革命家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台译菲德尔・卡斯楚)第一次踏足美国,行程的最后一站正是哈佛大学。当时,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Cuban Revolution)刚成功推翻亲美的巴蒂斯塔(Fulgencio Batista)独裁政权,成立了美洲第一个共产主义政权。

但卡斯特罗的反美和反帝国主义主张,并没有使美国人冷待这位访客;相反,他的革命思想和个人魅力,使他在哈佛受到学生们英雄式的欢迎。因为没有课室能够容纳数以千计想听他演讲的人,哈佛破例让他在学校大球场演讲。根据报纸报导,在90分钟演讲里,听众们多次报以“雷鸣”(thunderous) 的掌声。那时候的卡斯特罗,才不过32岁。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