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邱慕天:在臉書擁抱「地球」的理由

社會學家包曼清楚地意識到了社交媒體中的陷阱:一個人可以「歸屬於」社群,不可能「創造」社群。

邱慕天:在臉書擁抱「地球」的理由
Facebook介面。

大約九年前,因為外籍及跨文化圈朋友的介紹下註冊了自己的臉書(Facebook)帳號。那時剛到國外,一口氣認識了非常多來自美國及全球各地各方的同學,發現臉書是個絕佳的友誼經營工具,對此感到興奮。否則在派對或破冰聯誼上交談,往往幾天就忘記對方自我介紹和聊天的內容,下次碰面連姓名都叫不出。

這時臉書等社群網站用處,就是個「雲端的通訊錄」、「線上名片檔」,記載着大家的姓名、學籍、出生地、照片、電郵,輔助線下真實交流。這是臉書「友誼管理1.0時代」。

不久,隨着「開心農場」、「開心水族箱」等遊戲爆紅,臉書在台灣年輕人間註冊熱潮風起,一票八百年杳無音訊小學同學、初中同學、高中同學喜孜孜地雲端重逢。這是臉書「友誼管理2.0時代」:臉書一口氣幫你我把不同人生階段的線下好友,全部整合在一個空間。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