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貢獻7%GDP的互聯網大佬想在兩會上要什麼

互聯網經濟已佔據中國GDP的7%,影響力日益巨大的大佬們在兩會上積極為發展鋪路,並在一些議題上默契地保持沉默。

貢獻7%GDP的互聯網大佬想在兩會上要什麼
2015年雙十一節,天貓成交額超過100億。

據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2015年底發布的《中國互聯網20年發展報告》,2015年中國網民規模達6.68億,超過世界網民總數的五分之一。互聯網上市企業達328家,市值規模7.85萬億,佔中國股市總市值的25.6%。

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躋身全球互聯網公司10強,華為、螞蟻金服、小米等非上市企業亦打入全球20強。互聯網經濟在中國GDP的佔比從2010年的3.3%升至2015年的7%。早在2014年,咨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就曾估算,互聯網產業有可能在中國GDP增長總量中貢獻7%(4萬億)到22%(14萬億)。

互聯網產業不僅僅是一棵蓬勃生長的搖錢樹,更在整個中國社會收穫越來越大的話語權和影響力。與此同時,一個不容忽視的語境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中國政府管控間愈發頻密的矛盾。正如FT中文網在《中國互聯網:管控與獲益》中所述:「在欣然接受互聯網的各種好處的同時,中國領導人對互聯網自由的壓制力度超過以往任何時候。」而每一項政策的出台,「都將是大型民營互聯網企業的需求和政府的容忍度之間達成妥協的結果。」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