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香港有價值:為什麼他們禁播電影金像獎?

極權禁止某樣東西,往往反向說明其必有價值。那麼,香港電影金像獎或香港,猶存的價值可能是些什麼呢?

香港有價值:為什麼他們禁播電影金像獎?
2015年4月19日,香港,於香港電影金像獎獲影帝的劉青雲及影后趙薇在典禮後合照。

近一年半來,壞消息不斷:警察闖入大學校園、書商遭綁架、強拆圍村、「魚蛋革命」被「高效判決」為「旺角暴動」……香港危機的程度,已到了或生或死的關頭。於如此「壞」的背景之下,中國政府禁播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消息,似並不顯眼。但再接踵傳來中國可能禁播金馬獎的消息,及其確實禁播了奧斯卡獎之後,不得不令人正視並思考:即便淪落到如今地步,香港依舊立於世界語境之中,確實非廣東省所屬的一座城市。難道不是嗎?

極權禁止了某樣東西,往往反向說明其必有價值。那麼,香港電影金像獎或香港,猶存的價值,可能是些什麼呢?

幾天前,《十年》於港大做映後談,其中一位導演說,得知金像獎由於《十年》失去中國直播權時,他覺非常抱歉,因自己不該給別人帶去如此大的麻煩。這是香港人普遍的倫理邏輯:先關心別人,會否因自己而受侵害。另一位導演說,聽說影片從商業影院下畫時,他哭了出來,因一部場場滿座的電影,竟沒有影院願繼續放映,這說明香港已成了何種城市。這是香港人普遍的是非邏輯:假設確實有道理,我就一定要堅持。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