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月21日,為期6天的2016台北國際書展剛剛閉幕。端傳媒將推出系列文章,回顧本次書展的精彩講座、主打新書。
2015年,台灣記者胡慕情的《黏土:灣寶,一段人與土地的簡史》,從灣寶的農民反抗土地徵收寫起,向讀者呈現了台灣百年發展中農村、土地與人的關係流轉。她在採訪、寫作中不斷追問自己,只是記錄抗爭過程就可以嗎?灣寶的抗爭為何值得書寫?怎樣的書寫能讓人有興趣反復閱讀?以小說形式寫作只是為了好讀嗎......?
她意識到,認知脈絡的欠缺,讓輿論熱議的事件在冷卻後迅速被人遺忘。抗爭的激烈程度只能挑動媒體神經,卻不必然對公眾產生深遠影響。所以她決定,不是只要講好一個故事就夠了,而是發掘、面對背後的問題,看見台灣農村發展史,探明人與土地如何互動形成「地方」,人在失去土地時被傷及何處。而這種關係變化,是每一個社會現代化過程中都有所遭遇的。這本書對她來說不是結束,以發展為名的土地徵收仍在繼續,這是繼續抗爭、探索的一個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