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新生代看泛民轉型:在本土與建制之間,在招牌倒下之前

泛民主派這個招牌歷盡滄海桑田,走至今天已再無法代言香港民間的反對力量。面對本土新勢力挑戰,泛民新生代如何解局?

新生代看泛民轉型:在本土與建制之間,在招牌倒下之前
公民黨楊岳橋。

民主黨曾經是高舉自由民主的香港「民主派」招牌。2003年後,不少新的政黨及組織相繼崛起,形成與民主黨相約的政治影響力,社會改以「泛民主派」指涉支持香港民主普選的政治人物及組織;其後,「泛民主派」內部在抗爭手法與階級立場上出現分歧,分出「激進泛民」與「溫和泛民」之說;2012年立法會選舉後,工黨、民主黨、公民黨成為議會內泛民三大勢力。

泛民主派這個招牌歷盡滄海桑田,走至今天已再無法代言香港民間的反對力量,以「本土」、「革命」為旗號的政治團體正在挑戰泛民曾經的領導地位。筆者訪問三位泛民主派內的新生代,有人在選舉的風口浪尖,感受到壓力卻仍未有頭緒;有人認為要繼續堅持,等待風向;也有人認為要擺脫泛民作為整體的舊思維,政黨謀求轉型。在變革的路徑仍未清晰之前,旺角爆發的暴力衝突以及它背後的本土新勢力「過早」地把泛民要面對的更替困局逼至眼前。

「泛民更替」還是「更替泛民」?時代巨輪正在轉動,也許轉得比人快。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