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燃燒的民主牆:陸港大戰中,突襲的內地生

彼此不了解的雙方,在民主牆大戰後,沒有勝負。矛盾未解,官媒介入,牆外戰火似乎只能越燒越烈。

燃燒的民主牆:陸港大戰中,突襲的內地生
劉子豪(左)和黃煜(右)。

1月,在香港少見的連綿陰雨中,來自湖北武漢的20歲大學生汪煜走出香港理工大學包玉剛圖書館,站在貼滿標語和口號的民主牆前。不遠處的旗杆上,鮮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區區旗在雨水中並立。

民主牆,沿用七十年代北京西單民主牆的名稱,是香港各個大學都設立的公開討論區,供師生以實名方式自由張貼意見,辯論議題。正在理工大學物理系讀三年級的汪煜,沒想到自己才來了香港兩年多,就在民主牆上和本地學生打了一場激烈的筆戰。筆戰的表面主題是:「香港到底屬不屬於中國。」

點燃戰火的,是從港中足球對壘的賽場,一路燒到香港各大學民主牆上的一句標語:「Hong Kong is not China」。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