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曾昭明:一帶一路與亞投行,新興資本帝國的集結號

一帶一路和亞投行,不折不扣地構成了一個「儒教資本帝國」的出生證明——然後,我們也該立即補充說明:它們並且也將是中國此後的「帝國危機」的開端。

曾昭明:一帶一路與亞投行,新興資本帝國的集結號
2016年1月1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開業儀式。

編註:本文稍早版本曾以〈新興資本帝國的集結號:一帶一路與亞投行〉為題,刊於台灣清華大學出版之《當代中國研究通訊》第24期。感謝清大當代中國研究中心與作者授權《端傳媒》轉載。本文經重新編輯,並由作者增補部分段落。

2015年3月31日晚,黑色島國青年陣線等青年團體,針對國安高層會議決定向中國送交加入亞投行的參與意向書,在總統府前發起抗議行動。抗爭者發表聯合行動聲明指出:中國籌備亞投行目的,是要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金融的新霸主,並試圖增加對亞洲其他國家的政治經濟影響力:其將對開發中國家帶來經濟制約、剝削與干涉內政的效果,無論對台灣或是其他發展中國家而言,都不是好事。

超越資本主義霸權,還是帝國主義實踐?

針對這個抗爭行動與聲明,諸多台灣與中國的左翼知識人,紛紛表達了各種針鋒相對的看法。例如汪暉與盧荻等學者,將中南海提出的「一帶一路」與亞投行,看作是「超克資本主義的根本出路」。這種論斷與其反對的抗議聲明至少在存在着一個「共識」:中南海推動的「一帶一路」和亞投行,不但構成「以人民幣取代美元的金融霸權」的策略性規劃,而且這種規劃還真有可能實現。然而,這種以新資本霸權取代舊資本霸權的「世界史立場」論斷,無法妥適回答一個基本疑難:中國的方案為何不是一種西方帝國主義實踐的複製或者山寨?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