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中國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到底有多厲害?

美軍對新作戰領域的重視體現為給政策和任務,特別是到一線充分試驗和發揮的機會,中國的重視總是體現為給行政級別和編制,同時又對部門、軍種利益之爭掩耳盜鈴。

中國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到底有多厲害?
2016年1月14日,中國黑龍江,解放軍在攝氏零下30度的嚴寒中步操。

在這次軍改迄今公布的僅有的新面孔中,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顯然比陸軍指揮機構更令人關注。然而「官泄」太少,「導向」禁忌高懸,大陸媒體的種種解讀只能隔靴搔癢。

火箭軍,更名背後的衝動

儘管各路「專家」解讀得萬紫千紅,最權威消息來源、國防部發言人楊宇軍的原話其實說得很清楚:「考慮到第二炮兵實際上擔負一個軍種的職能任務,這輪改革將其更名為火箭軍」。

同樣由「大軍區正職」掛帥的二炮到底算兵種還是軍種?這一長期含糊的歷史問題其實沒有意義,因為這方面的區分只有慣例而無法定標準。只能說二炮不光在職能上,也在和海、空軍相當的地位和待遇上都是軍種,與曾經以編制名義存在、如今只剩功能意義的裝甲兵、工程兵等「兵種」完全不同。長期不明確它的軍種身份,除了「第二炮兵」稱謂產生時就有保密色彩外,也有中國核力量刻意保持低調的原因。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