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關信基:中美走近戰爭邊緣嗎?

前文提到中美兩國都不希望戰爭。不過,如果發生的話,那多半會在亞洲,戰場最可能是在台灣海峽……

關信基:中美走近戰爭邊緣嗎?
2015年5月16日,美國國務卿克里與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在北京會面。

前文提到中美兩國都不希望戰爭。不過,如果發生的話,那多半會在亞洲,戰場最可能是在台灣海峽。因為中台統一是國家的「核心利益」。其次,台灣海峽的控制會有助亞洲霸權的爭奪。最後,一個強勢的國家主席配上民族主義高漲的民眾會增加武力統一的可能。領導人對統一事業的強硬態度從去年針對香港的《一國兩制白皮書》可見一斑(註一)。同樣強硬的是,縱然在馬英九任內中台關係自2008年以來發展良好,大陸針對台灣的軍事部署,包括1500枚導彈,並沒有移走。不要以為有美國的保護傘,武力統一台灣的可能就不存在。美國的政策本來就不是很清晰的。而針對李登輝可能當選的1995至96年的台海危機和針對陳水扁的台獨傾向言論而產生的《反分裂法(2005年)》都傳達了清晰的警告,中國會甘願冒美國干預的風險而訴諸非和平的方法(註二)。2016年總統選舉,倡議並推動「兩國論」的蔡英文當選,如她選後果真逐步實踐她的理念,中國的軍事反制將無可避免。萬一中國同時也有爭奪亞洲霸權的戰略意圖,戰事會從海軍封鎖逐漸升級到登陸佔據台灣。如果成功,就可以順便切斷美、日、菲的軍事圍堵鏈。同時也控制了東海到南海的貿易與戰略資源運輸航道以及增強中國兵力往遠洋投射的方便。

亞洲霸主爭奪的意圖不言而喻

話說台海戰爭的可能與中國要和美國爭霸有些關聯,去年9月習近平訪美期間重申,中國決不爭霸。不錯,中國目前還沒有足夠能力,尤其是軟實力,去爭奪全球霸主的地位。但是亞洲霸主的地位就難保不爭。中國已經有足夠的經濟與軍事的實力,追求充分的話語權和政治影響力被視為理所當然。再者,亞洲東南海域有中國擁有主權的島嶼,也是戰略資源供應的生命線,更具備國防安全的戰略意義,因此亞洲霸主爭奪的意圖自當不言而喻。難怪中國不斷批評域外國家插手亞洲事務。2014年5月21日習近平在「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峰會」(亞信峰會)演講的主旨(其後被人稱為「亞洲論述」或「亞洲門羅主義」就是責罵美國不應重返亞洲(註三)

十八大閉幕後的一些「奮發有為」行動已經讓外界感覺到中國的霸氣。例如,2013年11月23日宣布的東海防空識別區。當然,中國有自由設立識別區。不過目的已經不限於維護釣魚台主權、油氣資源之爭或純粹國防安全的需要,而是習近平所謂的「戰略之爭」。戰略之爭的霸氣在於第一,識別區劃線非常的大,而且和別的國家的防空識別區部分重疊。第二,任何國家的民航飛機飛越此區域,不管目的地是否中國都得事先通知。第三,也是最有戰略性意義的是識別區涵蓋東海第一島鏈的出海口宮古海峽,這海峽是中國遠航至東太平洋和美國進入中國近海的重要海道。一言以蔽之,東海防空識別區似乎是西太平洋爭霸的第一步棋。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