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徐家健:創新經濟「多謝Government」

創新經濟,是特首梁振英剛發表的《施政報告》中16個字的題目中的頭四個,可說是重中之重。問題是,創新經濟上政府應該扮演一個什麼角色?

徐家健:創新經濟「多謝Government」
圖為香港科學園。

創新經濟,是特首梁振英剛發表的《施政報告》中16個字的題目中的頭四個,可說是重中之重。(雖然報告內文提及「一帶一路」的次序比創新經濟前、篇幅比創新經濟多,為免文不對題我今次只集中討論創新經濟。)開宗明義,報告指「創新及科技的能力是社會和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可以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更可以使我們的生活更便捷、更舒適及更安全」,這是不容易否定的。問題是,創新經濟上政府應該扮演一個什麼角色?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與大家分享兩段最近我在美國這個創新經濟大國的親身經驗。上星期到三藩市參加美國經濟學會年會,順道探訪一位識於微時的老友。這位老友30年前一個中學生靠自己到美國闖天下,大學畢業後先在Oracle做顧問工作一段日子再毅然放棄大樹好遮蔭跑去Bay Area發展,從打startup工到自己創業,經歷過科網泡沫爆破和金融海嘯等風浪已有十多年實戰經驗。他與我分享創新經濟的經驗是,startup公司的壽命一般不超過三年,第一年成本低一切還在摸索中,第二年找到方向開始要増加投資,第三年「洗濕個頭」(開了頭,欲罷不能)才發覺入不敷支決定及早離場。老友的公司是個例外,營運了超過七年時間由只賣顧問服務發展到開始研發自家軟件產品,另一個例外是公司既無外債亦不靠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俗稱VC)。有多年打工經驗的他向我解釋,在 Bay Area見識過太多風險投資帶來的麻煩,而且他比誰都更清楚自己公司的發展方向。勿與成功爭辯,創業可以是自己創業自己投資的。但當話題轉到「Why Silicon Valley? 」時,他給我的第一個答案卻是VC,而其餘兩個重要因素,分別是美國人有想「做好件事」的文化,以及美國市場本身夠大。換句話,老友完全沒有提過政府在創新經濟有什麼角色。

第二段經驗是大家可能已有所聽聞奧巴馬剛發表的國情咨文,當中原來有四分之一篇幅是關於科技的。關於科技創新,快將卸任的奧巴馬除了提到創新一直在美國人的DNA裏,亦有強調怎樣令互聯網更開放、讓更多貧窮家庭的學生有機會接觸互聯網,和簡化創業人士在網上創業的手續等。簡單講,政府的角色主要是為創新經濟提供一個方便創新及營商的環境。至於國情咨文中提到醫療及能源創新,都是政府認為市埸失效因此干預有理,其實與一般創新經濟無關。簡單講,奧巴馬沒有覺得政府需要成立創科局統籌、協調、支援和配合美國創科事業的發展,亦無準備成立個幾十個億的創科創投基金投資本地創科初創企業。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