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寂寥已久的國泰電影院,前幾年重新裝修的痕跡尚未遠去:擦拭得一塵不染的黑牆白底愈發對比強烈,地板與天頂燈箱各有顆明星閃爍,縱使此地星光已經黯淡。大門兩側的看版綴滿歷史圖片,包括開幕之日《申報》刊登的好萊塢大片「靈肉之門」首映廣告,自詡「富麗宏壯執上海電影院之牛耳,精緻舒適集現代科學化之大成」。裝飾藝術風格的國泰,出自鴻達(C.H. Gonda)手下,現代主義的大光明,則由鄔達克設計;鼎盛的30年代獨領風騷的兩大戲院,反映兩位來自東歐的建築師對打造上海的貢獻。
在這一切網絡瞬間凝聚、高速流動、即時消散的時代,淘碟都顯得過時,更別提進戲院去看電影──誰不是上網看「高清」片子?很多時候,電影還沒上院線,網路上早已流傳甚廣。遊客來到法租界的國泰,拿出相機,翦幾分梧桐樹下的風景,便心滿意足離去,走進來的也不是看電影──今日國泰放的仍是娛樂大片,卻不如當年矜貴,到處都有得看──多半是要感受懷舊的氣氛吧。
以為日場的時段,必然愈加淒清落寞,但我真是錯了。還未開演,影廳已經客滿,全場笑語不斷,滿座上海大叔大嬸們,都是來看電影的;放映中熱絡懇切地評議,絕無冷場,我無意點頭輕笑,隔壁馬上接口,「你說是伐?挺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