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鍾耀華:社運四派割裂 立會選舉直面前途問題

傘運後的政治動員乏力只是香港政治生態的表徵,在這之下是中港憲政關係的想像與不安,甚至是香港2047年的前途爭辯。

鍾耀華:社運四派割裂 立會選舉直面前途問題
2016年1月1日,由多個團體及政黨發起的元旦遊行,要求「不要大白象工程」、「力爭養老金」及「梁振英下台」等訴求。

2015年的香港轉眼已過,兩傘運動結束超過一年。

傘運後的政治動員乏力只是香港政治生態的表徵,在這之下是中港憲政關係的想像與不安,甚至是香港2047年的前途爭辯。

激進的兩面:願景與行動

雨傘運動標示了一個歷史時代的終結。「激進」(radical)不是貶義詞,「激進」不過是不同於現狀,在理念或行動上有所突破;而行動的抉擇往往取決於願景的激進程度。雨傘運動主事者的願景並不激進,沿用「一國兩制」的政治想像,並沒有挑戰中港憲政關係,卻實踐了過往未嘗有之的廣泛佔領。這種公民抗命的行動模式意不在挑戰整個政體,而是透過公開的違法行為展示政府某種政策的不公義。換言之,雨傘運動是舊有政治想像下近乎最激烈的政治反抗(僅次於罷工罷市)。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