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两岸三地年度观察之四:公民社会与政治格局变迁

2014年大型群众运动的余波影响到2015年香港台湾两地的政治格局,民间新势力崛起,政党世代交替;另一边厢,中国公民社会却备受官方打压,改革派几乎销声匿迹。2015两岸三地政治格局的生与死,可堪对照。

两岸三地年度观察之四:公民社会与政治格局变迁
浦志强支持者到中联办外递交请愿信,要求中方释放浦志强。

香港:社运分歧难和,一同转战议会

雨伞运动落幕,政改搁浅,在胶着的政治格局中,香港2015年的社会运动争议不断──群众质疑旧有抗争方法不信任传统组织或领袖;路线之争使社运分裂,变得碎片化

2月,传统社运组织龙头“民间人权阵线”(民阵)发起雨伞运动后首场游行,原预期有五万人参与,最后只有一万多人出席;及后数次游行人数亦逊于预期,折射出传统社运组织不再有昔日的号召力,以及群众开始质疑和平游行这种社运方式的效用。抗争方法思变,亦反映在年初一连串,由本土派组织发起的反水货客“光复行动”;参与者数量通常约数十至数百人,亦不再避讳较激烈的抗议手法,例如对骂和冲突

2月至5月间,雨伞运动最重要的领导组织之一香港专上学生联会(学联)被各大院校学生批评在雨伞运动中决策失当、理念保守不利抗争,发起公投要求退出学联,最终有四间大学通过“退联”,令香港最大的学生运动组织首次面临解体。及后的六四集会,和针对香港大学校委会拒绝任命陈文敏的抗议事件中,都出现力量分散的情况。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