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运分歧难和,一同转战议会
雨伞运动落幕,政改搁浅,在胶着的政治格局中,香港2015年的社会运动争议不断──群众质疑旧有抗争方法,不信任传统组织或领袖;路线之争使社运分裂,变得碎片化。
2月,传统社运组织龙头“民间人权阵线”(民阵)发起雨伞运动后首场游行,原预期有五万人参与,最后只有一万多人出席;及后数次游行人数亦逊于预期,折射出传统社运组织不再有昔日的号召力,以及群众开始质疑和平游行这种社运方式的效用。抗争方法思变,亦反映在年初一连串,由本土派组织发起的反水货客“光复行动”;参与者数量通常约数十至数百人,亦不再避讳较激烈的抗议手法,例如对骂和冲突。
2月至5月间,雨伞运动最重要的领导组织之一香港专上学生联会(学联)被各大院校学生批评在雨伞运动中决策失当、理念保守不利抗争,发起公投要求退出学联,最终有四间大学通过“退联”,令香港最大的学生运动组织首次面临解体。及后的六四集会,和针对香港大学校委会拒绝任命陈文敏的抗议事件中,都出现力量分散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