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大學生會、港大校友關注組,港大教師及職員會和18個專業團體,於10月9日晚在港大中山廣場發起黑衣集會,主題是「堅守院校自主,不容黑手介入」。大會指現場有逾千人出席,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香港記者協會主席岑倚蘭、作詞人林夕、香港商業電台首席智囊陳志雲等都出席了集會。
集會以「港大校委會管治危機與改革」論壇開始,首位發言嘉賓為前立法會議員、大律師吳靄儀,她在發言中表示,反對港大校委會成員李國章成為下屆校委會主席,又表示這並非針對個人,而是針對校委會制度崩壞。
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在發言中稱,校委會有社會、道德及法律責任對否決決定向公眾給予充分解釋。他表示,除非校委會能指出副校長物色委員會錯在哪裡,否則按程序就需要尊重物色委員會的推薦。
今天剛剛出院的作詞人林夕也前來參加集會,他稱表達政治不需要「勇於表達」,不將政治帶入校園的真義,就是師生能在校園中像討論其他任何議題一樣討論政治。
港大校友關注組召集人葉建源表示,希望透過集會讓校委會明白,否決陳文敏為任命的決定不得民心。他又稱,港大畢業生議會下月將舉行第二次特別會員大會,議案包括向校委會主席梁智鴻及反對陳文敏出任副校長的成員表示不信任等。
港大教師及職員會也表示,將會於就是否接受校委會決定進行民調,並已向500多名會員發出問卷,會視民調結果商討下一步行動。
港大學生會會長馮敬恩表示,將於10月26日至30日發起公投,議案分別為「港大校委會主席必須由教師、職員及學生接受的人選出任」及「李國章不適合在香港大學管治架構」。

集會前一天,約60名來自香港中文大學、浸會大學及理工大學的學者成立「學術自由學者聯盟」(以下簡稱聯盟),關注香港大專院校的學術自由。
聯盟成員在記者會上表示,港大校委會否決陳文敏副校長任命的決定橫蠻無理,是政權干預學術自由的表現,要求校委會清楚交代否決任命陳文敏的理由。
陳文敏被否決出任港大副校長一事,敲響了港大以至香港學術自由的喪鐘,令香港學術自由危在旦夕,學者將聯合起來撥亂反正,守護學術自由。
9月29日,港大校委會以12票反對、8票贊成、1票棄權,否決任命副校長物色委員會推薦的唯一人選、前港大法律學院院長陳文敏。會後,港大學生會會長馮敬恩披露,校委們否決的理由包括陳文敏沒有博士學位、學術水平不足、操守有問題等;在7月學生衝擊校委會會議時跌倒的校委會委員盧寵茂,還指責陳文敏事後沒有對他表示慰問。
聯盟認為事件顯示整個香港學術自由危在旦夕。聯盟成員、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教授陳清僑亦指出,事件不是個別院校之事,而是各大院校之事,學者們希望保障的也不只是個人權益,還有整個院校的自主,並呼籲公眾關注。
聯盟成員、港大法律學系首席講師張達明,點名批評《文匯報》及《大公報》在港大校委會討論副校長任命前夕高調抨擊陳文敏。他表示,港大教師政見一向存在不同,但大家都彼此尊重,「不會因為政見而不可做什麼職位」。
對於接下來的工作,聯盟透露將在近期展開多項活動,包括舉辦研討會、研判懷疑侵犯學術自由的個案等,就大專院校學術自由狀況、管治模式提出改善建議。聯盟還強調,將討論改革殖民時期遺留下來的港督(回歸後為特首)任校監的條例,且不排除參與罷教等行動。
否決任命陳文敏的決定也在港大校內引起反彈。10月6日,2000多人參與了在港大校園內進行的「黑衣遊行」;10月9日晚,港大學生會、港大教師及職員會、港大校友關注組等將再度發起守䕶港大集會,抗議「政治黑手」干預院校自主。
聲音
大學代表對真、善、美的追求,需要建基於學術自由之上,若學術自由被打壓,以上價值亦會隨之失去。
對部份校委那種輕率和尖酸的言論感到悲哀……或許這正反映了學位與人格修養和辦事能力沒有必然關係。
我沒有參與事件,難以辨別雙方指控的實據,但事件後期已經變得政治化,即使校委會通過物色委員會建議,陳文敏日後也難以處理人事問題。
香港大學副校長任命風波
2017 年 7 月,端傳媒啟動了對深度內容付費的會員機制。在此之前刊發的深度原創報導,都會免費開放,也期待你付費支持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