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情結的本質,則是一種政治幼稚病。期待權力者有朝一日幡然悔悟,壯士斷腕,終結專制,大發慈悲,普降民主,這般思想,連與虎謀皮都算不上,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12月初,緬甸民主領袖昂山素姬,其所屬在野黨壓倒性優勢取勝之後,開始和軍方支持的總統登盛(Thein Sein)會晤,討論權力移交事宜,以達成「國家和解」。關於兩人誰在民主轉型中,誰扮演更重要角色的爭議,再度興起。
在曼德拉去世的時候,有人說:曼德拉常有,德克勒克不常有。緬甸大選之後,昂山素姬領導的反對派全國民主聯盟獲勝,又有人說,昂山素姬常有,登盛不常有。以此邏輯,等到施明德、林義雄等長辭人間,這些人一定會說:施明德、林義雄常有,蔣經國不常有。
這是一種奇異的論調。其奇異之處,不僅在於抬高德克勒克和登盛,更在於,在抬高德克勒克和登盛的同時,還要踩曼德拉和昂山素姬一腳。說什麼「曼德拉常有」「昂山素姬常有」,事實上,南非只有一個曼德拉,緬甸只有一個昂山素姬,甚至放眼全球,曼德拉和昂山素姬都是獨一無二,沒有替代品可言,正如他們的德行與功業都是獨一無二,沒有人能夠表現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