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胡耀邦的身後「待遇」:去禁忌,但仍未正常

紀念胡耀邦,如果尊重民意,最好是改變錯誤的歷史定調,給「自由化」正名,給胡耀邦以公正評價。

胡耀邦的身後「待遇」:去禁忌,但仍未正常
1989年4月19日,北京,學生在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向已故中共總書記胡耀邦獻花。

中共以「高規格」紀念胡耀邦誕辰100週年,引起集中關注和諸多猜測。胡耀邦作為中共黨內開明的領導人,在1987年1月因「自由化」問題黯然下台, 1989年4月去世引發政治風波,之後曾有一段時間被「失蹤」,在近年中國政治、文化領域明顯左轉、新文革趨勢明顯,中共紀念胡耀邦的「規格」和對胡耀邦的評價,容易被解讀成政治風向,引起關注和猜測亦在情理之中。

「規格」,在中共文化中,是政治待遇的象徵。在領導人誕辰紀念活動的「規格」方面,也有明確規定,目前仍在執行的是1996年7月27日發布的《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舉辦已故黨和國家領導同志誕辰紀念活動的通知》。從2005年紀念胡耀邦誕辰90週年的「規格」來看,胡應該是享受「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陳雲等在黨的歷史上處於核心領導地位的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的「規格」。按此「規格」,「逢百週年,中共中央召開紀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同志出席,中央主要領導同志講話」。

不過,胡耀邦的情況有點特殊。根據1987年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公報,胡耀邦是以「違反黨的集體領導原則、在重大的政治原則問題上的失誤」,才被迫下台(名義上是申請辭職)的。這是黨內正式定調,迄今沒有改變。加上1989年「六四」事件是由胡耀邦去世引發,如果「六四」定調沒有改變,改變對胡的定調基本不可能。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