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緬甸舉行了25年來最接近自由公正的選舉,投票過程基本無暴力,僅有小量違規並都通過訴訟解決。緬甸2015大選,開放緬甸人民院和民族院的75%席次普選,軍方佔據的25%席次毋須選舉。緬甸人民院和民族院共664席,軍方佔據166席,普選產生498席。英國路透社和《衞報》報導,11月9日昂山素姬領導的緬甸最大在野黨全國民主聯盟(NLD)宣布獲得70%的議會席次,正式結果要到仰光時間晚上6點正式宣布。普選75%席次獲得70%等於人民院和民族院得票率52.5%,拿下人民院和民族院349席,鞏固與發展黨(USDP)和少數民族政黨在人民院和民族院得票率22.5%,將拿下人民院和民族院剩下的149席。緬甸議會選舉結果11月15日聯邦選舉委員會將正式公布。到2016年2月,屆時全國民主聯盟在人民院和民族院的議員將選舉候選人成為緬甸總統。
緬甸大選結果出來後,總統登盛和緬軍總司令敏昂萊都表示尊重選舉結果,人民院議長瑞曼向全國民主聯盟祝賀贏得大選,現執政黨鞏固與發展黨主席泰烏不僅對媒體承認他所在選區敗選,而且也告訴媒體鞏發黨在其他選區敗選的事實。同時,昂山素姬也強調不要去刺激敗選者。緬甸勝選者和敗選者都展現出了選後建設性的態度和行為。雖然緬甸的選舉結果令人欣喜,但是緬甸還不是民主政體,它受到了2008年憲法限制。它接近自由公正的選舉、投票過程較乾淨,在選舉層面已經超過了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鄰國的政治發展,也超越了「競爭性威權」的理論解釋。緬甸2015大選後政體位置在「競爭性威權」上方,在「選舉民主」下方。緬甸雖然舉行完了大選,它選後還將面臨很多挑戰。
修憲、軍隊和安全力量改革、司法改革
被廣泛詬病的2008緬甸憲法,不僅保留了軍方從聯邦議會25%到地方議會三分之一毋須選舉的議席,而且還設置了75%的議會超高修憲門檻,民盟候選人即使成為總統,在人民院、民族院擁有過半議會席次,也難以修改2008憲法。2008憲法除了修憲難度,它還需要調整文武關係、進行文人控制的轉變。目前軍方在緬甸國防和安全委員會處於優勢,保留了在衝突管理、國內安全、邊境事務、國內軍務等方面的控制權,國防部長、內政部長和邊境事務部長由軍方任命,總統無權置喙。在過去「50年威權統治」,軍隊等於國家,軍人在政府機關、國有企業、聯邦投資委員會和聯邦選舉委員會等佔據大量職務。因此,緬甸的軍隊和安全力量的改革將是一個長期過程,並不是民盟一屆任期所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