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趙楚:超越統獨,從大歷史視野看習馬會

塞翁失馬得馬,大歷史的潮流中,自以為大有為的政治家來來往往,他們出於一時思慮的作為往往有出乎意表的結果。

趙楚:超越統獨,從大歷史視野看習馬會
2015年11月4日,台北,反對「習馬會」人士在立法院外舉起標語示威,表達不滿。

2015年11月3日,台北總統府網站釋出驚人消息:兩岸領導人將於同月7日在新加坡實現會晤,俗稱習馬會。當天,中國國台辦發言人對此表態含糊,很顯然,大陸按既定規格和程序,有意在第二天,即4日,才由國台辦領導人正式證實,並發表定調談話。

從公布消息到實現會晤僅為短短几天,可見兩岸關於此次歷史性會晤的私下溝通保密程度極高,而如此迅速的公布也是精心選擇,既可以事先予兩岸和國際社會以心理準備,最大程度收穫會晤正面效應,同時,又減少兩岸內部反應時間,消解內部必然會有的反對和反彈意見。

習馬會構成兩岸關係歷史性突破

在此框架性基礎上,未來兩岸官方和政治的對話機制可望加強,並在環境合適時更展開深入,這都是可以指望的未來兩岸關係前景。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