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菜名似的書單自然有習近平個人博學形象塑造的成分,但實際上遵循的卻是中共自有的政治正確規則。
「(習近平:)這裏我舉幾個國家、幾個民族的例子。古希臘產生了對人類文明影響深遠的神話、寓言、雕塑、建築藝術,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歐里庇得斯、阿里斯托芬的悲劇和喜劇是希臘藝術的經典之作。俄羅斯有普希金、果戈理、萊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托爾斯泰、契訶夫、高爾基、肖洛霍夫、柴可夫斯基、里姆斯基-科薩科夫、拉赫瑪尼諾夫、列賓等大師。法國有拉伯雷、拉封丹、莫里哀、司湯達、巴爾扎克、雨果、大仲馬、小仲馬、莫泊桑、羅曼·羅蘭、薩特、加繆、米勒、馬奈、德加、塞尚、莫奈、羅丹、柏遼茲、比才、德彪西等大師……」
在習近平2014年文藝座談會的講話公布後,這一大段文字最引人矚目,近百個的作家、藝術家名字從總書記口中如連珠炮蹦出。如果説通稿中密集的名氏和頓號給全國人民帶來了一次視覺轟炸,那一年前身在現場的文藝工作者們受到的聽覺轟炸想必更加震撼。
當然,這不一定是現場原話。按照中共慣例,任何會議講話,在開會前會有祕書寫好、領導審閲過的底稿,在發言過程中會有速記稿,開會之後則會視情況發布講話全文,但又是被審定修改後的「通稿」(一般由新華社發布)。通稿所反映的內容,基本遵循會議主題,不過會根據官方希望傳達的意思加入或刪去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