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於10月19日抵達英國倫敦,應早前牛津辯論社(Oxford Union)之邀,到英國多間大學巡迴演講,適逢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日晚上抵達倫敦,開展五日四夜的國是訪問,黃之鋒亦參與了倫敦的示威。身在英國的青年學者哈光甜,寫下了旁聽黃之鋒在亞非學院(SOAS)演講後的感受。)

10月20日晚7點,倫敦時間。亞非學院(SOAS)維儂校區的一間教室裏,年輕的黃之鋒已經做好了演講的準備。一個朋友約我同去──我很驚訝她竟然也感興趣,雖然她似乎並不知道「學民思潮」,也不知道這個英文名叫Joshua的小伙子在過去的幾年都經歷過什麼。她或許只是對香港感興趣,對「佔中」感興趣。「我就是想聽聽他怎麼說」,她淡淡地說。
不得不承認,我在事先一直給她打預防針:我害怕小伙子由於「佔中」的階段性失敗而變得激進,我害怕他因為年輕而很難保持立場的平衡,我害怕他在台上太過激動說不出完整的句子,我害怕他不斷重複單一的口號從而讓人們從同情轉為厭惡,我甚至害怕他的英文不過關,不能讓人們理解他的意思。對於一個剛上大學的熱血青年而言,這些都太正常不過,而且即便是看似更加成熟的佔中三子,在這方面也並沒有給人太多的意外。「淡淡地」是一種特別的態度,相比於我的熱忱──有的人可以「淡淡地」,不只是因為事不關己,更因為他們有這個選擇不去關心。就像是敘利亞的難民危機,你可以每天看看報紙、聽聽新聞,可以說幾句不痛不癢、不冷不熱的話,可對於有些人而言,這是他們的世界,他們一刻都不得喘息。所以我做不到「淡淡地」,並且對「淡淡地」深惡痛絕。就像是我對香港外籍傭工的問題不能做到「淡淡地」,並對香港本地很多人在此一問題上的「淡淡地」深惡痛絕。人們喜歡述說自己的苦,卻並不在乎於同一時刻給別人帶來更深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