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習近平訪美,一行車隊遭到在美訪民的攔截,沿路訪民高喊「習近平、見訪民」的口號,更有李煥君、馬廣田等三人衝向習近平的座駕,最終竟然滾入車下,後遭美國警察帶離。一時間網友熱議,訪民居然已經上訪到了美國。
上訪現象由來已久,在最近十幾年則呈現爆炸性的增長,各路訪民匯中央,也促使當局出台了一系列的防範措施,如截訪黑監獄、京郊護城河,以及最近的封村工程等等,每當奧運等重大事件,更是草木皆兵,寸土必爭。9月3日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日70週年大閱兵,各種近乎變態的維穩措施再度重現,比如吃飯需要登記、如廁需要出示身份證,更不用說快遞停收、大批飯館關門之類。不難看出,上訪問題已經成為當代中國公共政治生活非常重要的劇目。
上訪古已有之,西漢時期著名的緹縈救父,可算是較早的上訪例子。對於中央集權體制來說,允許民眾上訪,設立諸如登聞鼓之類的機制,首先體現了最高權力的無所不在,通過這樣的制度安排,既能夠形成對各級官吏的某種制約,同時也能在最高權力與民眾之間,建立起至少在心理上的直接聯繫,使民眾在體制的日常剝奪之外,產生一種心理上的紓緩效果。不能不說,這樣的制度安排是相當有效的,流傳千年的青天情結,反貪官不反皇帝的心理定勢,都與類似制度安排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