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談到,特首雖然是中央政府在香港的封疆大吏,但正如歷屆政府經驗所見,由於沒有政黨背景的特首缺乏政黨的穩定支持,特首只能利用問責團隊的官位拉攏政治勢力,與其管治班子間並非同心同德。另外,先有董建華與陳方安生的各行其是,後有佔中期間公務員的門戶之見,因此,公務員始終不能完全取信於中央。中央治港始終不能僅依靠特首孤家寡人,而中央駐港辦公室(中聯辦)是駐港解放軍以外另一中央政府可以直接委派內地官員上任香港的官方機構,因此成治港理政的不二之選。
一、中聯辦的前世今生
中聯辦前身是港英時期的香港新華社。當時香港新華社的組織結構上,劃分了俗稱為「小新華」的新聞機構新華通訊社,以及「大新華」的中共港澳工作委員會,後者主要肩負中央政府與香港之間各種官方聯絡工作。當時港英政府不定位新華社為新聞機構,而是將其視之為官方機構,開展正式的官方往來。此外,新華社也負責拉攏香港社會的親祖國勢力,避免在前途談判前分裂獨立勢力的壯大,建立市民對祖國的好感。礙於1997年前香港仍未回歸祖國,香港新華社的主要工作為聯絡各方、信息收集、統戰等,建立香港本地政、商界的聯繫,以取得社會各界的信任。
回歸以後,國務院決定重組香港新華社,將「大新華」分拆出來另建中聯辦,負責聯系外交部特派專員公署、駐港部隊,協助內地有關部門聯絡、管理在港中資機構,促進香港與內地之間的交流合作等職能。有别於特首、特區政府,《基本法》全文中沒有任何條文載明中聯辦的角色以及其與特區政府之關係。雖然國務院港澳辦主理大部分國家對港政策,但因不少港澳辦官員曾被派駐中聯辦,而且中聯辦是唯一設置於香港本地的聯絡機構,所以該辦便成為決策時重要的信息渠道,影響力舉足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