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曾金燕:中國女權主義三十年

中國女權運動者從1995北京世婦會召開時的開創與期待,到2015年的憤怒與忍耐,其間軌跡充滿了挫折與重構。

曾金燕:中國女權主義三十年
2014年8月29日,北京,一名女地盤工人與男工友在地盤內工作。

女權運動者從1995年北京世婦會召開時的開創與期待,到2015年的憤怒與忍耐,刻畫出中國從婦女學到女權主義發展的五條軌跡:國家女權主義日漸式微;民族主義、新儒家、新國學等文化保守思想運動將女權反向推到極端;市場與開發利用女性生產力為主導的國家女權主義同謀,在國家對女性權利保障制度缺位的情況下,一方面提供了女性主體解放的土壤,另一方面步步逼近成為全方位侵犯女權的主力;婦女/性別學科逐漸建立並廣泛普及;草根女權運動更加多元但依舊力量薄弱。

從開放走向保守的政治空間

就職於密歇根大學的中國婦女運動史及當代婦女研究知名學者王政,接受曹雅學的訪談評論4月10日還在押的五位女權主義者時憤怒了:「現在的問題是,你不非法他也來抓你。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表達憤怒並不是王政的風格。1989年,王政與一批留學從事婦女學研究的女博士,發起成立了海外中華婦女學學會。1993年起該學會與中國的大學和婦女研究機構合作,進行研討、培訓和女權思想相關的翻譯,旨在高校開闢女權學術領域並與世界接軌。密歇根大學﹣復旦大學社會性別研究所即為一例,是王政推動建立的性別教育研究基地。越來越多年輕的海歸女博士也進入性別學科建設。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