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回服貿!全面佔領主席台!」群眾的憤怒,燃燒整片夜空。去年三月,台灣經歷一場長達24天的公民運動。如今,一年半過去了。那場運動仍舊在攪動著台灣社會。運動退場了,但是刻在每個人的生命裏,持續對往後人生發揮影響力。
在運動中有不同層次的激情與理性,無論是面對國家與當權者的情緒,或是與組織互動的關係,或是生活中的角色衝突,甚至自我意識的反省與重建。而在過程中遭遇到的挫折,進而造成身心受創的現象,一開始被社運者半開玩笑稱為「運動傷害」。但之後愈來愈成為值得嚴肅看待、反省的課題。
端傳媒台灣運動傷害專題,訪談了318反服貿(太陽花)運動中,居於不同「戰鬥位置」的四位參與者。包括站在議場主席台領袖位置的陳為廷、324行政院事件參與者洪聖超、反服貿社工聯盟黃珮綺、以及當時議場一樓糾察組長的黃燕茹,並訪問324政院事件調查小組負責人林傳凱,深入探討「運動傷害」的各個面向。